前言: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一定区域内的主导市场由于钢厂资源丰富、库存量大等原因,价格相对非主导城市而言具有低价优势,采购方更加倾向于从选择空间较大的主导城市采购。但这种情况并非是恒定不变的。五月初开始,国内主要品种钢价几乎全线暴跌,虽然之后有过小幅震荡,但依然难以扭转弱势格局,各市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市场弱势下跌通道完全形成后,小市场更容易形成恐慌踩踏心理,无序竞争对价格的打压力度超乎想象。这其中宁波中板市场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进入六月份以来,宁波地区中板价格持续低于上海、江阴、杭州等主导市场,打破了原有的价差,价格反弹缺乏动力,令市场颇为不解。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缺少主导钢厂稳价
近几年来,随着钢价单边下行概率增大,市场开始经历大规模洗牌阶段,贸易商自主订货、钢厂每月协议定价的模式逐渐失去基础。为保住各自的销售市场,国内主要大中型钢厂开始广泛设置市场办事处或者改为厂内直发,加强对价格的控制作用。从近两个月的价格变化来看,五月份价格暴跌出现后,以钢厂每日定价的代销模式占主导的城市抗跌能力明显增强,如在杭州、江阴、上海等主导市场,萍钢、华伟、长达等纷纷通过强制挺价来放缓跌速,尽可能地稳定市场。而相比之下,宁波本身并没有实际的钢厂办事处,贸易商的资源大多是通过一单一议和后结算模式订购而来。由于对后市行情极不看好,加上出货速度较慢导致的资金回笼压力等,商家只能通过大幅下调价格来化解库存压力减少损失。
二、市场活跃度较低
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国内钢价之所以能出现惊人的几波反弹,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的供需错配对价格的刺激作用。而需求增加除了终端需求集中启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市场中间贸易商的囤货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过去一年间,市场资源主要集中在钢厂代理大户手中,中间搬货以及直供终端贸易商的备货积极性极低。而今年价格出现明显反弹后,市场中小户几乎都重新加入采购备货行列,尤其是主导市场由于贸易商数量众多,在预期较好的前提下,市场成交氛围较前两年空前活跃,价格也在一波又一波的采购热潮下不断推高。回望宁波市场,当地中小户数量贫乏,大户也多以终端直供为主要经营策略,与下游厂家联系紧密,然而今年国内的制造业并未出现完全好转迹象,对材料的需求量仍持平甚至低于去年水平。
三、供求矛盾突出
除了本地原有的鞍钢、萍钢、唐钢、南钢等几个钢厂资源外,近两月市场又新增了两大劲敌——扬州恒润和柳钢。一方面到港定价模式的资源对出货速度要求较高,这类材料基本是在钢厂接单情况不佳下对贸易商抛出的优惠政策,因而订货成本与其他钢厂相比而言更有优势。另外由于两大钢厂之前都未曾在本地市场大范围流通,尤其恒润是3月份方才开始试轧中厚板的新厂家,因此在进入全新市场领域时只有通过低价优势抢占原有钢厂份额。需求方面,据对本省中板每日成交量的统计,6月份大户日出货量较涨价时期萎缩约30-50%,而市场库存处于中高水平且仍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
启示:随着资源定价模式的不断变化,钢厂与贸易商的关系也在逐步磨合优化。必须承认的是,某些模式在价格下跌过程中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后这种形式会愈发普遍。而另一方面,市场各参与者也应该相互抱团取暖,盲目的杀跌出货虽然短期看能缓解部分压力,但长期看也是一种自伤元气的做法,希望各位贸易商能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来源:互联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